疰夏解“苦”有良方

时间
2008-12-08

梅雨季一天天近了,湿热的环境让人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许多人不是吃不下反、睡不着觉,就是整天无精打采,老是犯困。眼看着自己一天天消瘦下来,可去医院检查却又查不出什么毛病。种情况在中医学中有专有名词,叫“疰(zhu)夏”,又称苦夏,指因暑湿之气外侵,困阻脾胃所致。疰夏本来不算病,可老这么病恹恹的,实在不舒服。其实,只要稍加调养,疰夏并不难治。□本报记者|徐俊芳|文

哮喘宝宝苦夏难熬

李阿婆家的宝宝从小就有哮喘的毛病,天气稍有变化是咳嗽不止,让李阿婆看着心疼不已。这两天时阴时雨的,小家伙的哮喘毛病更加严重,不仅咳嗽声不断,还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这可把李阿婆急坏了,赶紧抱着宝宝去医院检查。

解“苦”法:敷贴

6个月—3岁的婴幼儿更容易疰夏,这主要因为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体温调节及汗液排泄功能较成人差。而哮喘则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会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中医认为,哮喘是由于肺气虚而导致的过敏性反应。采取敷贴进行治疗是不错的方法。哮喘敷贴根据中医“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理论,利用盛夏三伏天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治疗冬季多发疾病的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主要以中医经典方药、穴位敷贴、离子导入“三位一体”的方法,使中药能够通过穴位有效渗透,起到宣通肺气、温补肾阳的作用,特别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顽固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支气管扩张等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较明显的疗效,从而达到冬病夏治、调整体质的治疗目的。

哮喘敷贴的穴位共有三对,分别为定喘穴、肺俞穴和膏肓俞穴。敷贴时,将约2.5公分大小的药饼准确敷贴在这三对穴位上,再压上正极直流电板,的右手则按住负极直流电板,这样形成一个通流,通过直流电,将药饼中的药效打入穴位。每次敷贴约为20分钟,1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哮喘,重点在其预防作用,可以固经补肺,对人体免疫系统进行调控。敷贴之后,整个人会感觉非常舒畅,所以许多患有哮喘的幼儿也十分喜欢夏天来敷贴。

专家提醒:哮喘敷贴应连续治疗三年,效果更好。许多医院的“哮喘敷贴”已开始预约门诊时间。需要进行哮喘敷贴治疗的患者须尽快登记预约。

脾气暴躁去去毒热

40岁出头的陈先生这几天夜夜睡不着,一沾枕头就出虚汗,脾气也越来越躁,闹起来全家都不得安宁。女儿称他是更年期提早,可去医院一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后来,学过点中医的同事老许告诉他,这是疰夏的表现,自己前两年也这样。

解“苦”法:拔火罐

每至夏天,不少人就感到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身体衰弱,甚至还发生头晕、胸闷、恶心等症状,拍片验血,都查不出什么毛病。这些症状,到了秋天,不治而愈,来年夏天,照样复发,这就是典型的疰夏反应。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祛湿活血、疏通经络、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的功能。

拔罐疗法采用的工具———罐,有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胶罐等,甚至家中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临床中用得较多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玻璃罐光滑透明,可以透过玻璃观察罐内皮肤充血、瘀血、起泡及放血时的出血情况等,所以临床中用得最多。最简单最基本的拔罐方法,一般是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嘬上了。

专家提醒: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及皮肤损伤者、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情况下,均应慎用或禁用拔罐疗法。

减肥不当更易“疰夏”

在外企工作的Amy这两天什么东西都吃不下,尤其是荤菜,一闻到肉的味道就恶心。Amy妈妈瞧着心疼,就为她买了一大堆的水果。一吃水果,Amy的胃口马上开了,于是Amy就干脆就把水果当主食。她认为这样不仅可以解暑,还能减肥。可结果“疰夏”症状还是没有好转,身体反而越来越弱。

解“苦”法:吃些面食

人体脾胃在夏季本来就较虚弱,这时候再不保证饮食规律,脾胃得不到营养供养,功能就会变得更差,加重头晕、乏力等不良症状。有的“疰夏”者甚至还会得神经性厌食,即使天气凉下来还是没有胃口。

夏季饮食清淡并不等于光吃素,长期吃素,缺少蛋白质,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建议不妨改变一下烹调方式,少用炸、炒、煎,多用蒸、炖、凉拌,适当摄入些瘦肉、蛋、奶、鱼等,保证营养均衡。

“夏至馄饨免疰夏”是小时候常听到的一句俗语。每到6月22日这一天,许多人家总有一锅清清爽爽的荠菜馄饨在灶上翻腾,还没上桌,胃口早已开了。民间常说“夏至馄饨免疰夏”,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暑湿困脾,脾胃功能失调,不仅影响食欲,对营养吸收、肌体调节也很不利。这个时候,口味清淡、营养丰富又容易消化的面食自然可以起到一定的食疗作用。

专家提醒:疰夏固然是因为体内湿热过重引起的,但盲目以冷攻热,很可能物极必反。吃太多冰品,一下子关闭了人体最大的排热系统———汗腺,汗流不出来,内热会更重。

名词解读

疰夏

疰夏之病名首见于《丹溪心法•中暑》,曰:“疰夏属阴虚,元气不足,夏初春末,头疼脚软,食少体倦者是。”《时病论•夏伤寸:暑大意》曰:“疰夏者,每逢春之交,日长暴暖,忽然眩晕,头疼,身倦脚软,体热食少,频欲呵欠,心烦自汗是也。”又名夏痿。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夏季低热。一般夏季过后自行缓解,但因病程较长,而且可每年复发,故而可致正气耗损,体质羸弱。

它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梅雨季节,常有每年夏季反复发作史,每次发作可迁延数月。秋凉自行缓解。多见于素体较弱及脾胃功能欠佳者。主要症状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头晕嗜卧,微热心烦,汗多口渴,食欲不振,大便时见溏薄,形体消瘦。

专家简历

东贵荣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针法灸法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中医药管理局评审专家,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